乘车戴笠的成语故事


乘车戴笠

拼音chéng chē dài lì

基本解释乘:坐,驾;笠:斗笠。比喻不因为富贵而改变贫贱之交。

出处晋 周处《风土记》:“卿虽乘车我戴笠,后日相逢下车揖。我步行,卿乘马,后日相逢卿当下。”


乘车戴笠的典故

传说古代苏越一带风俗淳朴,凡初次同人交往,就封土坛,拿出鸡犬等作为祭品,向天祷告说:“卿虽乘车我戴笠,后日相逢下车揖;我步行,君乘马,他日相逢君当下。”希望以后再次见面时不分地位变化,还是不望这贫贱之交。

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

※ 与(乘车戴笠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
成语 历史出处
含辛茹苦 宋 苏轼《中和胜相院记》:“无所不至,茹苦含辛,更百千万亿生而后成。”
从俗就简 宋 周辉《清波别志》卷下:“今士人有作一二十字简帖,必旋检本,模仿笔画,从俗就简。
条条大路通罗马 艾煊《大江风雷》第五部:“小司书不等何为说完,就打断了她的话,说:‘条条大路通罗马。’”
致远恐泥 春秋·鲁·孔丘《论语·子张》:“虽小道,必有可观者焉;致远恐泥,是以君子不为也。”
知无不言,言无不听 清·夏敬渠《野叟曝言》第49回:“此时素臣正在得君,真个知无不言,言无不听。旬月之内,把在京在外贪官污吏参劾殆尽。”
反求诸己 先秦 孟轲《孟子 公孙丑上》:“射者正己而后发,发而不中,不怨胜己者,反求诸己而已矣。”
活蹦乱跳 曹禺《日出》第四幕:“我一定可以把小东西还是活蹦乱跳地找回来。”
杜绝言路 《后汉书·袁绍传》:“操欲迷夺时明,杜绝言路。”
有去无回 柯岗《逐鹿中原》第11章:“反而成了肉包子打狗,有去无回了!”
时易世变 晋 鲁褒《钱神论》:“当今之急,何用清谈?时易世变,古今异俗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