居安思危的成语故事

拼音jū ān sī wēi
基本解释居:处在。处于安全的环境;要想到可能出现的危难。
出处先秦 左丘明《左传 襄公十一年》:“《书》曰:‘居安思危’,思则有备,有备无患。”
居安思危的典故
宋、齐等国联合攻打郑国,弱小的郑国知道自己兵力不足,于是请晋国做中间人,希望宋、齐等国家能够取消攻打的念头。其他国家因为害怕强大的晋国,并不想得罪晋国,于是纷纷决定退兵。为了答谢晋国,于是郑国国君就派人献给晋国许多美女与贵重的珠宝作为贺礼。收到这份礼物之后,晋悼公十分高兴,就将一半的美女赏给这件事的大功臣魏绛。没想到正直的魏绛一口拒绝,并且劝晋悼公说:“现在晋国虽然很强大,但是我们绝对不能因此而大意,因为人在安全的时候,一定要想到未来可能会发生的危险,这样才会先做准备,以避免失败和灾祸的发生。”晋悼公听完魏绛的话之后,知道他时时刻刻都牵挂国家与百姓的安危,从此对他更加敬重。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※ 与(居安思危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| 成语 | 历史出处 |
|---|---|
| 稀里哗啦 | 清·刘鹗《老残游记》第13回:“三更时候,又赶上大风大雨,只听得稀里哗啦,那黄河水就像山一样的倒下去了。” |
| 上气不接下气 | 清·无垢道人《八仙全传》第七回:“一霎时漂流数百里外,直把一个好义急公的老鼠淹得上气不接下气。” |
| 一钱太守 | 清·李渔《无声戏》第二回:“成都有个知府,做官极其清正,有一钱太守之名。” |
| 多才多艺 | 《尚书 金滕》:“予仁若考,能多材多艺,能事鬼神。” |
| 将计就计 | 元 李文蔚《张子房圯桥进履》:“将计就计,不好则说是好。” |
| 长江后浪推前浪 | 元 王子一《误入桃源》第二折:“水呵抵多少长江后浪推前浪,花呵早则一片西飞一片东,岁月匆匆。 |
| 弦外之响 | 王国维《人间词话》四二:“古今词人格调之高无如白石,惜不于意境上用力,故觉无言外之味,弦外之响。” |
| 敏而好学 | 《论语·公冶长》:“子曰:‘敏而好学,不耻下问,是以谓之文也。’” |
| 空费词说 | 明·冯梦龙《警世通言》卷三十三:“仆有一计,于兄甚便。只恐兄溺 枕席之爱,未必能行,使仆空费词说耳!” |
| 平淡无奇 | 清 文康《儿女英雄传》第19回:“听起安老爷这几句话,说得也平淡无奇。”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