竹枝词·山桃红花满上头译文及注释

译文

春天,山上的野桃花红艳艳的开的正旺,蜀江的江水拍着旁边的悬崖峭壁。

一位姑娘看见了,认为丈夫的喜爱如同这桃花转瞬即逝,而无限的忧愁就如这源源不断的江水。

注释

山桃:野桃。

上头:山头,山顶上。

竹枝词·山桃红花满上头创作背景

  这组诗一共九首,写于公元唐穆宗长庆二年(822年)刘禹锡任夔州刺史时。刘禹锡非常喜爱这种民歌,他学习屈原作《九歌》的精神,采用了当地民歌的曲谱,制成新的《竹枝词九首》,描写当地山水风俗和男女爱情,富于生活气息。

参考资料:

1、梁守中.刘禹锡诗文选译.成都:巴蜀书社,1990:36-41

竹枝词·山桃红花满上头鉴赏

  头两句写眼前景色:“山桃红花满上头,蜀江春水拍山流。”上句写满山桃花红艳艳,下句写江水拍山而流,描写了水恋山的情景,这样的情景原是很美的,但对诗中的女子来讲,如此美景恰恰勾起了她的无限痛苦:“花红易衰似郎意,水流无限似侬愁。”这两句是对景抒情,用的是两个比喻:花红易衰,正像郎君的爱情虽甜,但不久便衰落;而流水滔滔不绝,正好像自己的无尽愁苦。这两句形象地描绘出了了这个失恋女子的内心痛苦。比喻贴切、动人,使人读了,不禁为这个女子在爱情上的不幸遭遇而深受感动。南唐后主李煜的《虞美人》词:“问君能有几多愁,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。”用江水比拟亡国之痛的深沉悠长,历来被人们称为写愁的名句,其实这正是从“水流无限似侬愁”一句脱胎而来的。

  这首诗和前首诗一样,用的也是民歌常用的比兴手法,先写眼前水恋山的景象,然后再用它来作比喻,抒写愁绪,从而形象地描绘出人物的内心情感。全诗比喻新颖别致,形象感强。

刘禹锡简介

唐代·刘禹锡的简介

刘禹锡

刘禹锡(772-842),字梦得,汉族,中国唐朝彭城(今徐州)人,祖籍洛阳,唐朝文学家,哲学家,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,曾任监察御史,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一员。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,有“诗豪”之称。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。政治上主张革新,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。后来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(今湖南常德)。据湖南常德历史学家、收藏家周新国先生考证刘禹锡被贬为朗州司马其间写了著名的“汉寿城春望”。

...〔 ► 刘禹锡的诗(654篇)

猜你喜欢

和李啸楼先生三醉木芙蓉原韵 其三

刘凤梧

霜华争妒雁来红,时白时黄变幻中。太液遗芳今有主,莫因人去怅庭空。

丙辰北来诗第三章 其二

近现代朱青长

戏挽鸿濛访赤松,瑶池车驾几人从。迷途具茨悲前马,沸鼎残羹欲豢龙。

贝阙渐深云叆叇,天衣璀璨玉丁东。尘堆已隔方壶远,怕问蓬山第二峰。

送归中丞使新罗(一本题下有册立吊祭四字)

唐代耿湋

远国通王化,儒林得使臣。六君成典册,万里奉丝纶。
云水连孤棹,恩私在一身。悠悠龙节去,渺渺蜃楼新。
望里行还暮,波中岁又春。昏明看日御,灵怪问舟人。

送张穆之还鲸山旧居二首 其二

明代何巩道

驽骀无力自蹉跎,重过龙门感自多。南海甘棠留世泽,西淮流水叹恩波。

操同清□常依鹤,书寄山阴好换鹅。一奏玉琴江月上,倚流閒听县人歌。

鯸鱼

弘历

湖中藻荇蕃,蔓延丛累积。搴芼与铚艾,萌芽旋充斥。

舟楫碍泛流,波澜溷澄碧。是应例除莠,询得一良策。

怀旧

宋代李正民

遁迹渔盐远市朝,回廊落叶响萧萧。云迷岭岫天将雪,草没汀洲海上潮。

欲寄新诗人杳杳,重寻旧会恨迢迢。暮年更欠刘龚语,门翳蓬蒿转寂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