发蒙振聩

意思解释
基本解释声音很大,连耳聋的人也听得见。比喻用语言文字唤醒麻木的人。
出处清 吴敬梓《儒林外史》第44回:“先生,你这一番议论,真可谓之发蒙振聩。”
例子先生,你这一番议论,真可谓之发蒙振聩。(清 吴敬梓《儒林外史》第四十四回)
基础信息
拼音fā méng zhèn kuì
注音ㄈㄚ ㄇㄥˊ ㄓㄣˋ ㄎㄨㄟˋ
繁体發蒙振聵
感情发蒙振聩是褒义词。
用法联合式;作谓语、定语;含褒义。
近义词振聋发聩
英语make a deaf man hear and a blind man see
字义分解
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
- 奔走相告(意思解释)
- 遏恶扬善(意思解释)
- 德重恩弘(意思解释)
- 章甫荐履(意思解释)
- 疑邻盗斧(意思解释)
- 哀而不伤(意思解释)
- 推三阻四(意思解释)
- 今来古往(意思解释)
- 铺天盖地(意思解释)
- 结驷连骑(意思解释)
- 火烛银花(意思解释)
- 满招损,谦受益(意思解释)
- 走南闯北(意思解释)
- 目不斜视(意思解释)
- 鸿儒硕学(意思解释)
- 赴汤蹈火(意思解释)
- 令人作呕(意思解释)
- 流里流气(意思解释)
- 事与愿违(意思解释)
- 凡夫俗子(意思解释)
- 无稽之谈(意思解释)
- 知往鉴今(意思解释)
- 打退堂鼓(意思解释)
- 臭名昭著(意思解释)
- 时运亨通(意思解释)
- 坐以待毙(意思解释)
- 心服口服(意思解释)
- 满面春风(意思解释)
※ 发蒙振聩的意思解释、发蒙振聩是什么意思由诗词名句网提供。
成语接龙(顺接)
相关成语
| 成语 | 解释 |
|---|---|
| 回心转意 | 回、转:掉转、扭转;心、意:心思。重新考虑;改变原来的想法和态度。 |
| 为民请命 | 请命:请示保全生命。泛指有相当地位的人代表百姓向当权者陈述困难,提出要求。 |
| 力所能及 | 及:达到。自己的力量能达到。 |
| 严阵以待 | 严:严肃整齐;严阵:整齐严正的阵势。摆好阵势等待着。指做好充分战斗准备;等着敌人。 |
| 反求诸己 | 诸;之于的合音;反过来从自己身上寻找原因或对自己提出要求。 |
| 户限为穿 | 户限:门槛;为:被。门槛都踩破了。形容进出的人很多。 |
| 凤毛麟角 | 凤;麟:凤凰、麒麟;是传说中珍禽异兽。凤凰身上的羽毛;麒麟头上的犄角。比喻珍贵、稀少的人或事物。 |
| 举善荐贤 | 贤:胡才能,有道德的。保举推荐品德好、有才能的人。 |
| 贫贱不能移 | 不会因生活贫困,地位卑微而改变自己的志向。 |
| 反老还童 | 反:回。由衰老恢复青春。形容老年人充满了活力。 |
| 供不应求 | 供应不能满足实际需要。供:供应。 |
| 民不畏死 | 畏:惧怕。人民不怕死。形容不怕死的气慨。 |
| 经纬天地 | 经:丝织品的直线;纬:丝织品的横线。形容人的才能极大,能经营天下,治理国政。 |
| 钻木取火 | 硬木棒对着木头摩擦或钻进去,靠摩擦取火。 |
| 款学寡闻 | 形容学问浅、见识少。 |
| 著手成春 | 著手:动手接触。指诗歌格调自然清新。后比喻医术高明。 |
| 香火姻缘 | 香和灯火都用于供佛,因此佛教称彼此意志相投为“香火因缘”。《北史·陆法和传》:“法和是求佛之人,尚不希释梵天王坐处,岂规王位?但于空王佛所,与主上有香火因缘,且主上应有报至,故救援耳。” |
| 才高七步 | 形容才思敏捷。 |
| 南征北战,东荡西杀 | 征:征战;荡:扫荡。形容转战南北,奋勇杀敌。 |
| 不在话下 | 原多用于旧小说中;表示故事暂告一段落;转入别的情节。现多指事物轻微;不值得说或事情当然是这样;用不着说。 |
| 伸手不见五指 | 形容光线非常暗,看不见四周围的事物。 |
| 霜露之悲 | 对父母先祖的悲思。 |
| 如入鲍鱼之肆,久而不闻其臭 | 鲍鱼:咸鱼;肆:店铺。如同进入咸鱼店,时间一长就闻不到它的腥臭味。比喻环境对人的熏染和影响。 |
| 过五关斩六将 | 比喻克服重重困难。这是《三国演义》中描写关羽的故事。 |
| 抗尘走俗 | 形容为了名利,到处奔走钻营。 |
| 生气勃勃 | 生气:朝气;勃勃:旺盛的样子。形容富有朝气充满生命的活力。 |
| 二缶钟惑 | 二:疑,不明确;缶、钟:指古代量器。弄不清缶与钟的容量。比喻弄不清普通的是非道理。 |
| 鲜为人知 | 鲜:很少。很少被人知道。 |